时间: 2025-02-13 08:06:27 | 作者: 蓄水瓶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国家强。2月5日下午,广东“新春第一会”——全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大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厚培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势”分论坛在广州召开,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涂高坤介绍了广东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近年来,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持续推动广东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昔日的“广货传奇”,今天依然风生水起。
据介绍,广东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中,就有6个属于传统产业范畴。汽车、石化、家电、轻工纺织、食品、钢铁、建材、机械等传统行业占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超七成,利税占六成五,从业人员占七成五。产量居全国第一的160多种工业产品,大部分来自于传统产业。
“广货”传奇的背后,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数据。据了解,广东制造中,汽车、石化、家电、纺织、食品等传统产业在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中提质增量。汽车领域,2024年产量突破570万辆,规模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超360万辆,渗透率已超过6成;石化领域,建成五大炼化一体化基地,原油年加工量超8000万吨,涂料产量、合成洗涤剂产量、塑料制品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家电营业收入超1.3万亿元、占全国超四成、占全球近三成,电视机、空调、厨房电器等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彩电年产量超1.1亿台,空调年产量超9300万台,冰箱年产量超2600万台;食品制造业营业收入9000亿元,饮料、酱油、精制食用油、预制菜等产量均为全国第一;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集群规模达2.7万亿元,纺织服装、造纸、家具、化妆品、珠宝等产值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服装年产量超40亿件;钢铁、水泥、玻璃、陶瓷等行业加快绿色化改造,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490家,建成国内首个零碳高等级薄钢板工厂,优质浮法玻璃生产能力全国第一,广东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
大技改提速,广东省加力实施“技改十条”等政策,省市联动开展赋能提升工程超百项活动,2024年工业技改投资突破5000亿元,连续24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工业设施更新投资增速达17.9%、创2016年以来顶配水平,实施技改的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30%;围绕传统产业,创新探索产业链供应链“链式改造”的数字化转型模式,推动30多个细分传统行业加快数字化改造,累计推动超4.4万家规上工业公司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迅速应用,率先出台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措施,建成31家国家级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示范工厂、10家“灯塔工厂”。自动化、“无人化”的巨大需求带来机器人产业大发展,广东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超24万台(套)、占全国44%,连续5年全国第一。
传统产业的“蝶变升级”离不开创新这一有力引擎。广东省围绕传统优势产业补短板、锻长板,积极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年主要经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的工业公司全部设立研发机构。在化工领域,光刻胶等电子化学品实现量产供货;在纺织领域,可自然降解的醋酸面料已经问世;在建材领域,长寿命铁基耐磨复合材料、超宽超薄轻合金全球领先。
广东省工信厅厅长涂高坤表示,接下来,工信部门将致力于“老树发新芽”,组织更多资源要素投入传统产业,做好服务保障,支持带领企业运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推动传统产业向新向上向强,为广东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基底。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赵越、徐雯雯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庄小龙、苏俊杰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廖黎明、史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