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米乐官方入口
语言选择: 中文版 ∷  英文版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新闻中心

车用电子风扇(制冷)市场研究分析及前景趋势预测

时间: 2024-05-29 19:02:56 |   作者: 行业新闻

  车用电子风扇(制冷),是汽车冷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散发发动机和空调 (AC) 冷凝器或散热器产生的热量。风扇是电子控制的,通常安装在散热器或冷凝器附近。当发动机温度升高超过一定阈值或空调系统需要额外冷却时,电子风扇会自动启动。它通过散热器或冷凝器吸入空气,有助于调节发动机冷却液和空调系统中制冷剂的温度。车用电子风扇(制冷)通过排出热空气并促进高效热交换,对于防止发动机过热和维持空调系统最佳工作温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确保车辆发动机和空调功能平稳可靠地运行。

  市场集中度较高:目前市场上的主要车用电子风扇(制冷)供应商有银轮股份、博世、电装、驿力科技大型企业和较多的中小型车用电子风扇生产企业。前五大制造商占据44.4%的全球销量市场份额。

  效率持续提高:汽车冷却风扇制造商一直致力于提高其产品的效率。这涉及优化风扇叶片设计、电机效率和气流管理。更高效的风扇有助于降低功耗并提高车辆的整体效率。

  竞争加剧:在预测期内,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供应商将在电子风扇与传感器和电子控制单元 (ECU) 集成基础上展开竞争,以在市场上提供竞争优势。在预测期内,我们预计这种竞争将随着产品扩展的增加而加剧。

  持续创新:汽车行业正在见证车辆电气化的重大转变,包括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 (EV)。在电动汽车中,电子风扇在维持电池温度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电力动力系统的高效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市场扩张:由于汽车产量增加,汽车电子制冷风扇行业正在扩张,特别是在新兴市场。对乘用车和商用车不断增长的需求推动了对高效冷却解决方案的需求。

  车用电子风扇(制冷)是指用于汽车发动机冷却散热,以风扇叶片为主体,搭配金属托板等零配件组成的风扇产品。在国内,由于大中型商用车单价高、油耗大、工况复杂,客户对价格敏感度较低,安装电子风扇总成的经济效益更好。伴随着排放法规的升级、重卡技术的提升,这种高品质的电子风扇必然会有更好的市场。

  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的日益普及也进一步推动了对高效冷却解决方案的需求。这些车辆中的电池和电力电子设备会产生大量热量,需要先进的冷却系统来维持最佳工作温度。而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在2020年实现逆势增长达到136.7万辆。新能源车辆目前正在进行快速的发展,电子风扇应用于汽车的瓶颈被突破,使得电子风扇迅速在各类新能源车辆中进行普及,电子集成化水平越来越高。对于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参数的监控越加详细,电子风扇对于散热系统的优化对于整个车辆的动力性、动力经济性提高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车用电子风扇(制冷)市场是一个全球市场,制造商、供应商和客户遍布世界各地。该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专门从事热管理解决方案的公司,例如风扇、散热器和液体冷却系统。市场竞争激烈,众多公司提供广泛的冷却风扇解决方案。市场领导者经常投资于研发,以在创新和产品性能方面保持领先地位。

  重点开发更高效、更环保的冷却风扇解决方案是制造商需要重点关注的。制造商探索创新的设计和材料,以提高冷却性能,同时减少能耗和排放。

  车用电子风扇(制冷)的壁垒较高,主要原因是下游车企需求较为稳定且一次性需求量大。供应商本身对于零件的质量要求构成了资质壁垒。下游客户对生产规模、加工水平和产品质量等方面要求较高,零部件企业尤其是一级配套供应商需要大量建厂、购入高端生产设备及精密检测设备,存在大额资金需求;此外,为保持自主研发及同步开发的能力,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一级配套供应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购买实验设备、配备研发人员,进行项目研究。

  车用电子风扇(制冷)市场在确保车辆中电子元件的可靠运行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汽车行业电气化程度不断提高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下。该市场的特点是创新、效率提高以及注重实现绩效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2022年,全球车用电子风扇(制冷)市场销售额达到了59.11亿美元,预计2029年将达到65.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66%(2023-2029)。未来几年,本行业具有很大不确定性,本文的2023-2029年的预测数据是基于过去几年的历史发展、行业专家观点、以及本文分析师观点,综合给出的预测。

  以上行业分析内容来源恒州博智市场调研出版的【2023-2029全球与中国车用电子风扇(制冷)市场研究分析及前景趋势预测报告】完整版报告

  本报告研究全球与中国市场车用电子风扇(制冷)的产能、产量、销量、销售额、价格及未来趋势。重点分析全球与中国市场的主要厂商产品特点、产品规格、价格、销量、销售收入及全球和中国市场主要生产商的市场份额。历史数据为2018至2022年,预测数据为2023至2029年。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